定制家具問題多
消費者倪小姐打算家里裝修時重新制作櫥柜。為了省心,她選擇了一家在定制家具行業中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銷售人員表示最近有個櫥柜組合優惠套餐,只需19999元就可以搞定整套櫥柜,于是倪小姐按照格式合同的要求全額交了付款。在設計師上門量尺后,銷售人員才提醒倪小姐優惠套餐是有限定的面積數,她家廚房的實際面積因為超出了套餐標準,價格需調整到25322元。倪小姐只能認栽,另補了差價。
合同約定一個月可以送貨,商家也確實按期安排送貨,但卻遲遲未安排師傅上門安裝。倪小姐才發現合同只約定了送貨時間,卻沒有約定安裝完成的時間。她只能天天催商家,好不容易盼到櫥柜安裝好,倪小姐又發現不少細節上的問題:
首先,臺面石的拼接很粗糙,有些地方容易藏垢積水,日常不好清潔;
其次,爐灶下方抽屜面板上的透氣孔與當時她選擇的樣式不一致,現在的孔徑容易導致小蟲子進入抽屜;
第三,設計師雖然預留了安裝洗碗機的位置,卻沒有考慮到不同型號洗碗機的尺寸,導致櫥柜設計的深度不夠,安裝后的洗碗機高于櫥柜臺面十多厘米,還阻礙了旁邊柜門的開關;
第四,在使用一個月后,洗手盆下水管出現滲漏的問題。
為此,倪小姐多次和商家溝通協商,師傅雖然多次上門進行處理,但效果仍不如人意,這讓倪小姐深感不滿和無奈。
案例中倪小姐的經歷并不是特例,不少消費者在定制家具時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到以下這些煩心事:
計價不透明,處處藏陷阱
溝通不到位,設計不專業
所謂定制家具,應該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個性、使用習慣來進行量身定制的,因此量尺和設計環節顯得尤為重要。但部分商家卻把“私人定制”做成“流水作業”,設計師為了能盡快完成任務,與消費者缺乏充分溝通和了解,只是照搬照套,未真正做到按需設計,這樣的模式導致了不少定制家具在安裝完后即產生消費投訴。還有一些年輕設計師雖然擅長使用設計軟件,但是卻缺乏基本生活經驗,做出效果圖雖美感十足,實用性卻不足。
板材花樣多,質量難鑒別
如今,消費者都很注重健康,因此環保低甲醛的板材是他們在定制家具時的首選。目前,市面上定制家具板材種類繁多,五花八門。不同的商家對板材的名稱還不一樣:如夾層板、顆粒板、實木板、顆粒實木板、多層板、環保板和香荷板等等。這些層出不同的名字讓消費者聽得云里霧里的,即使現場有展板,也讓消費者看得眼花繚亂,無從下手,容易被銷售人員牽著鼻子走。
即使有精明的消費者做了一些研究,大致了解到板材的種類和特性,在下單選擇確定的板材時,還是落入了某些商家為謀利設計的陷阱,如偷梁換柱地更換廉價板材,以次充好、濫竽充數等等。另外,消費者也很難通過主觀判斷家具中每個部位使用的板材是否名副其實,是否質量合格。
送貨前需付清全款,售后只修不退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定制家具商家要求消費者在送貨前就付清全款,有些商家更是在格式合同約定,在訂立合同時須全款付清,否則不予安排送貨。
美其名曰是行業的“通用做法”,這一行業做法導致消費者在售后方面陷入各種被動的局面:比如安裝后發現家具的實際效果與設計圖紙有出入,消費者反映給商家后,其內部的設計部門、售后客服和工廠之間互相推諉,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問題;又如商品有掉漆、氣味大、板材發霉等情況,商家不承認是質量有問題,并以“鑒于定制家具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對于已交付或已安裝的產品只提供維修服務,不接受退貨要求。
目前,國家沒有統一的定制家具的強制性標準。2016年1月1日發布的《全屋定制家居產品》行業標準,也只是對門窗、吊頂、櫥柜、衛浴等家居定制產品,無法適用到現今市場龐大、擴張迅速的定制家具行業,更難以滿足消費者越來越高的品質要求。消委會呼吁:在國家標準尚未完善的情況下,行業協會應盡快制定行業服務標準,自律和規范行業內商家的經營行為,促進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